近日,新葡的京官网海洋地质与环境教研室姜伟老师以第一作者在地学经典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中国科学院二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Holocene coral reef carbonate REY geochemistry during the neomorphism from aragonite to calcite: a case study in the South China Sea”的研究论文。
稀土元素由于其电子排列的特殊性而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在碳酸盐岩中的地球化学特征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古海洋学和现代海洋研究。然而,由于这些方法易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其在古海洋和古气候领域的应用比较有限。本研究针对来自南海北部琛科2 井全新世珊瑚礁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原始信息保存状况开展了研究。该井全新世珊瑚礁约在 7800 年前开始形成,在约 3900 年前停止垂直生长。全新世化石珊瑚经历了新生变形作用,即在大气淡水条件下,部分文石转化为了方解石,从而能够对珊瑚文石和新生成方解石的稀土元素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尽管方解石中保存的稀土元素模式与表层海水模式较为相似,但稀土元素总量和铈异常值却具有显著差异。尽管存在这些干扰因素,全新世珊瑚礁碳酸盐岩的轻重稀土比值和钇/钬比值在成岩作用期间仍表现出高度的保守性。
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珊瑚礁碳酸盐岩可以较好地保存同期海水轻重稀土比值和钇/钬比值的原始信息,可以为古海洋和古环境重建提供可靠证据。但是,在使用珊瑚礁碳酸盐岩稀土元素总量和铈异常作为古环境代理指标则需要考虑成岩作用的潜在影响。
文章信息如下:
Jiang, W., Xiao, Y., Yu, K., Wang, R., Xu, S., Guo, N. and Gu, T. (2025) Holocene coral reef carbonate REY geochemistry during the neomorphism from aragonite to calcite: A case stud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665, 112835. 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5.112835

论文首页
文字作者:姜伟
图片来源:论文首页
编辑:周剑、李珊羽、李艳丹
一审一校:王瑞
二审二校:刘旗扬
三审三校:余克服